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%,这意味着每卖出去两辆车,就有一辆是新能源,而智能化也无疑成为车企角逐的核心战场。在这场浪潮中,华为乾崑用亮眼的成绩单,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2025年4月,执掌车BU一年多的CEO靳玉志带着HUAWEI ADS 4亮相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,期间,首次在凤凰网财经《封面》专访中完整阐述了华为乾崑的愿景——“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”。Bsport体育官网
这位在华为扎根20余年的“技术派”高管,身上带着鲜明的华为基因:务实、长期主义,忠于技术。也是技术的相通性,支撑了靳玉志从光产品线到智能汽车赛道的丝滑转型,“我们只是进入汽车行业中智能化的部分,根基还是ICT技术,如果一定要说区别,那就在于过去更多面向B端,现在增加了C端用户。”
公开年报显示,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,约占全年收入的20.8%。靳玉志向《封面》透露,其中车BU的直接投入“已超大几百亿”,面对是否有盈利压力的提问,他从容回应:“华为乾崑一贯的战略就是帮助车企造好车、卖好车,盈利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,坚守战略方向才是核心。”
十年磨一剑,靳玉志表示,华为乾崑智驾ADS将完整覆盖15万至100万的全价位车型,与赛力斯、比亚迪、广汽、奥迪等20余家车企深度合作,预计新增搭载量突破100万辆。
谈及现阶段汽车行业普遍以高配版本宣传辅助智驾能力的痛点问题,靳玉志反复强调“安全是最高优先级”原则。“我们坚持名副其实的产品命名逻辑,从ADS SE到ADS Ultra,不同配置对应明确的能力边界。”对于用户,靳玉志也给出明确的判断标准:品牌研发投入、辅助智驾数据、真实用户口碑、硬件配置能力。
“没有激光雷达,汽车不可能走向L3、L4。” 靳玉志建议优先选配带有激光雷达能力的产品,而这一论断背后,也是华为乾崑融合传感技术路线的底气: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组合,能在极端天气与复杂路况下,将障碍物识别距离拉长至200米,为安全争取“黄金反应时间”。
“2030年L4级自动驾驶将在技术上实现。”而眼下,华为车BU的阶段性目标已锁定L3——2025年下半年,高速场景下的有条件自动驾驶将落地。从光产品线到智能汽车,跨界而来的靳玉志始终相信:“质量好、体验好、服务好”的逻辑,是穿透行业壁垒的共通语言。
访谈最后,当谈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靳玉志表示“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”,每周两次的运动频率,尽可能用自律平衡高压。在这场专访中我们看到,靳玉志以技术人的理性与理想者的激情,勾勒出华为乾崑的星辰大海,华为车BU以十年为刻度打磨技术,以安全为底线定义未来。或许,正是这种“乌龟精神”,让技术前行的每一步都更接近人类的终极想象。
《封面》:欢迎靳总做客凤凰网《封面》。我注意到您执掌华为车BU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。去年华为车BU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扭亏为盈,您对这个成绩满意吗?
靳玉志:那是肯定的,主要是两个方面。一个就是我们在技术长期深度的投入上,车BU是2019年成立,从最初2012实验室的投入算起已经超过十年了,同时这些技术还是基于华为整个ICT技术平台。去年公开财报显示,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是1797亿,车BU投了十多年,所以这里面也有很多间接投入,实际是华为公司平台在投入的。
《封面》:我自己也是华为辅助智驾系统的使用者,看到很多用户评价说,在辅助智驾方面“华为就是第一,没有其他品牌”,您怎么看?
靳玉志:好与不好就像您刚才反馈的,实际是用户说了算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,对系统安全性的感知、体验的感知是最真实的,因为这是用户强感知的产品。未来走向自动驾驶更是这样,用户会直接感受到安全性好不好、体验是否丝滑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加强用户对辅助智驾系统的认知,多做让用户真正知道如何更安全使用的宣传。特别是在现阶段,法规尚未允许完全自动驾驶,当前本质上还是在“人车共驾”阶段,用户更需要清楚地知道系统的安全边界在哪里。如果能正确使用它,其实是可以做到在“人机共驾”状态下,它(辅助智能驾驶)肯定比纯人驾更安全。
靳玉志:是的。所以企业在宣传上必须客观地呈现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,比如我们去年发布了ADS 3.0,同时也发布了ADS SE,就通过名称区分让消费者清晰界定硬件配置和能力边界的不同。其实当时命名ADS SE时也有不同的意见,有人觉得叫SE会不会显得低端,是否该叫Pro?但我们最终讨论认为,名称必须名副其实。未来面向L3真正自动驾驶时,我们也会定义从ADS SE、ADS Pro,到ADS Max、ADS Ultra,不同名称对应不同传感器配置和能力程度,都会清晰呈现给消费者。
《封面》: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特别感兴趣的是,怎么简单判断一个辅助智驾系统到底好不好?
靳玉志:第一看品牌,要查这家企业研发的这个系统投入了多长时间、多少资金;第二看数据,比如我们到2025年3月底,辅助智驾里程累计超25亿公里,辅助智能泊车次数超1.6亿次,这些数据每月都会通过报告公开给消费者;第三看口碑,你可以问身边用过的人,因为真实体验最可信;最后看配置,有些厂家宣传算力大,但实际运行可能打折扣,所以消费者别只盯着算力,Bsport体育官网配置方面还有其他的参考价值,比如有没有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,激光雷达对未来走向L3、L4自动驾驶是必需的。
靳玉志:我的理解是,汽车关乎生命安全,它的质量要求必须远高于消费级水平。从等级划分来看,中间是电信级,往上是车规级,再往上是航空航天的宇航级。而且汽车使用寿命远超快消品,那么硬件可靠性要求就要更高。我们常看到一些新闻,有些汽车产品在升级过程中突然中断,变成“砖头”的现象。所以无论在硬件、软件还是系统上,用户必须选择真正有实力的(产品)。否则,就面临买了一个无法升级的系统,无法获得持续价值。
《封面》:我看到您过去的经历主要是做光产品线,后来跨界到智能汽车行业,怎么实现这种跨行业成功的?
靳玉志:我们进入汽车行业其实是聚焦其中智能化的部分,根基仍是ICT技术。所以从技术相通性来说,这与过去的光通信、传输网络逻辑一致。相同点在于,我们始终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、高体验的解决方案。区别在于,过去ICT业务更多面向企业客户(To B),现在做汽车行业的“三智”解决方案(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智能车控),虽然也是卖给车企(To B),但最终体验会直接传递给消费者(To C)。因此,我们的要求从过去的“质量好、服务好、效率高”,变成了现在的“质量好、体验好、服务好,同时保持效率高”。